精选汽车资讯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车型报价

文章内容

昂扬激越_昂扬激越的意思

ysladmin 2024-06-09
昂扬激越_昂扬激越的意思       大家好,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“昂扬激越”的理解。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,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,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。1.琵琶行主要讲的是什么2.昂组词和读音3
昂扬激越_昂扬激越的意思

       大家好,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“昂扬激越”的理解。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,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,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。

1.琵琶行主要讲的是什么

2.昂组词和读音

3.我见青山多妩媚,青山见我应如是。是什么意思?

4.行路难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

昂扬激越_昂扬激越的意思

琵琶行主要讲的是什么

       琵琶行》原作《琵琶引》。行,又叫“歌行”,源于汉魏乐府,是其名曲之一。篇幅较长,句式灵活,平仄不拘,用韵富于变化,可多次换韵。歌、行、引(还有曲.吟.谣等)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,它源于汉魏乐府,是乐府曲名之一,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。三者的名称虽不同,其实并无严格区别,其音节、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,形式采用五言、七言、杂言等的古体。琵琶行概述诗分两部分,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。琴声袅袅升起,轻柔细屑,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,窃窃私语。忽然,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,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。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,呈起伏回荡之姿。此时,天朗气清,风和日丽,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,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,它们飘浮不定,若有若无,难于捉摸,却逗人情思。蓦地,百鸟齐鸣,啁啾不已,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。在众鸟翩跹之中,一只凤凰翩然高举,引吭长鸣。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,一心向上,饱经跻攀之苦,结果还是跌落下来。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,似乎还另有寄托。联系后面的“湿衣泪滂滂”等句,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。“湿衣”句与《琵琶行》中的“江州司马青衫湿”颇相类似,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、显豁罢了。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,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。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,实在叫人无法承受!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,其一,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,说你也是说我,说我也是说你,命运相同、息息相关。琵琶女叙述身世后,诗人以为他们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;诗人叙述身世后,琵琶女则“感我此言良久立”,琵琶女再弹一曲后,诗人则更是“江州司马青衫湿。”风尘知己,处处动人怜爱。其二,诗中的写景物、写音乐,手段都极其高超,而且又都和写身世、抒悲慨紧密结合,气氛一致,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。其三,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,具有很强的概括力,而且转关跳跃,简洁灵活,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,极易背诵。诸如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”;“别有幽情暗恨生,此时无声胜有声”;“门前冷落车马稀,老大嫁作商人妇”;“夜深忽梦少年事,梦啼妆泪红阑干”;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,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、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!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,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,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。由于这首诗,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了。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:“童子解吟《长恨》曲,胡儿能唱《琵琶》篇。”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,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。《琵琶行》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,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,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、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。在这里,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,与她同病相怜,写人写己,哭己哭人,宦海的浮沉、生命的悲哀,全部融合为一体,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。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、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,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,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。左迁:指降职、贬官。湓浦口:湓水与长江的汇口,在今九江市西。京都声:首都长安的韵味,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,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,非一般地方所有。善才: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。命酒:派人整备酒宴。悯然,伤心的样子。恬然:安乐的样子。迁谪意:指被降职、被流放的悲哀。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,每天都很快乐,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,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。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,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。长句:指七言古诗。

昂组词和读音

       喧啾百鸟群,忽见孤凤凰。——唐代·韩愈《听颖师弹琴》 喧啾百鸟群,忽见孤凤凰。 昵昵儿女语,恩怨相尔汝。

        划然变轩昂,勇士赴敌场。

        浮云柳絮无根蒂,天地阔远随飞扬。

        喧啾百鸟群,忽见孤凤皇。(凤皇 一作 凤凰)

        跻攀分寸不可上,失势一落千丈强。

        嗟余有两耳,未省听丝篁。

        自闻颖师弹,起坐在一旁。

        推手遽止之,湿衣泪滂滂。

        颖乎尔诚能,无以冰炭置我肠! 音乐 译文及注释

        译文

        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轻言细语,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。

        豪放得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,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。

        又转成浮云依依柳絮起无根无蒂,没奈何圆天茫茫道路迷宕东宕西。

        叽叽啾啾分明是烟霞中羽光翻浪,影影绰绰兀立在乔木上百凤朝凰。

        峭壁悬崖压人来寸步都攀援难上,黑壑深渊崩石下千丈犹轰隆传响。

        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,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。

        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,振人起强人坐令人低昂。

        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,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。

        颖师傅好功夫实非寻常,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。

鉴赏

        唐人音乐诗较著名者,有李颀《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》、李白《听蜀僧濬弹琴》、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、白居易《琵琶行》等及韩愈此篇。篇篇不同,可谓各有千秋。喜惧哀乐,变化倏忽,百感交集,莫可名状,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。读罢全诗,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,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、李贺的《李凭箜篌引》相提并论,推许为“摹写声音至文”了。

        诗分两部分,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。起句不同一般,它没有提及弹琴者,也没有交待弹琴的时间和地点,而是紧扣题目中的“听”字,单刀直入,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。琴声袅袅升起,轻柔细屑,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,窃窃私语,互诉衷肠。中间夹杂些嗔怪之声,那不过是表达倾心相爱的一种不拘形迹的方式而已。正当听者沉浸在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里,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,就象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,显得气势非凡。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,呈起伏回荡之姿。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,敌氛尽扫,此时,天朗气清,风和日丽,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,近处摇曳著几丝柳絮,它们飘浮不定,若有若无,难于捉摸,却逗人情思。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,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。

        蓦地,百鸟齐鸣,啁啾不已,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。在众鸟蹁跹之中,一只凤凰翩然高举,引吭长鸣。“跻攀分寸不可上,失势一落千丈强”。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,一心向上,饱经跻攀之苦,结果还是跌落下来,而且跌得那样快,那样惨。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,似乎还另有寄托。联系后面的“湿衣泪滂滂”等句,它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。他曾几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,希望当局能有所警醒,从而革除弊端,励精图治,结果屡遭贬斥,心中不免有愤激不平之感。“湿衣”句与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的“江州司马青衫湿”颇相类似,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,比较显豁罢了。

        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,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。“嗟余”二句是自谦之辞,申明自己不懂音乐,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。尽管如此,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,先是起坐不安,继而泪雨滂沱,浸湿了衣襟,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。这种感情上的强烈 *** ,实在叫人无法承受,于是推手制止,不忍卒听。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。冰炭原不可同炉,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,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,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,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全篇诗情起伏如钱塘江潮,波涛汹涌,层见迭出,变化无穷。上联与下联,甚至上句与下句,都有较大的起落变化,例如首联“昵昵儿女语,恩怨相尔汝”,写柔细的琴声,充满和乐的色调,中间著一“怨”字,便觉波浪陡起,姿态横生,亲昵的意味反倒更浓,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。又如首联比以儿女之情,次联拟以英雄气概,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,一柔一刚,构成悬殊的形势。第三联要再作起落变化,即由刚转柔,就很容易与第一联交叉重叠。诗人在实现这一起伏转折的同时,开辟了另一个新的境界,它高远阔大、安谧清醇,与首联的卿卿我我、充满私情形成鲜明的比照,它所显示的声音也与首联不一样,一者(首联)轻柔细屑,纯属指声;一者(三联)宛转悠扬,是所谓泛声。尽管两者都比较轻柔,却又各有特色,准确地反映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。清人方东树说韩愈写诗“用法变化而深严”(《昭昧詹言》),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

        历来写乐曲的诗,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,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。这首诗摹写声音精细入微,形象鲜明,却不粘皮着肉,故而显得高雅、空灵、醇厚。突出的表现是:在摹写声音节奏的同时,十分注意发掘含蕴其中的情志。好的琴声既可悦耳,又可赏心,可以移情动志。好的琴声,也不只可以绘声,而且可以“绘情”、“绘志”,把琴声所表达的情境,一一描摹出来。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,或示之以儿女柔情,或拟之以英雄壮志,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,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,如此等等,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。

故事

        一千多年前,在中国的唐朝,相传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,从印度来到中国,人们尊称他为颖师。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,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,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,音色非常优美。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,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,而且曲目很丰富,远近知名。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,躲在床上,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,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,坐了起来,不用再服药了。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,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。

        开始的时候,琴音柔和细弱,婉转轻盈,像一对年轻的少男少女在静悄悄地温柔细语,倾诉彼此心里的爱慕之情。韩愈听得十分愉悦,像是听到了一首美丽的情诗。突然,琴声激昂高亢,像是万马奔腾,勇士们奔赴沙场,刹时间刀剑齐鸣,悲壮惨烈。韩愈为之精神震奋不已,好像自己也在战场厮杀。一会儿,琴声又悠扬飘逸,像柳絮轻场,随风飘忽,在蓝天白云下自由飞舞。韩愈也如醉如痴,仿佛自己也飘上了太空。

        很快地,琴声又热闹起来,到处是莺歌燕舞,百鸟齐鸣,又见有一只凤凰引领高歌。此时百鸟围着凤凰飞舞,一片乐观升平气象。

        接着,琴音激越地往上攀升,越攀越高,仿佛在攀登峭壁悬崖,一寸一寸地艰难前进。不料,琴声从最高处忽然下滑到最低音,好像是攀登者忽然失足,从千丈高峰一下子掉落到无底的深渊。把韩愈骇得心惊胆跳……

创作背景 此篇作于元和十一年(816年)。相传唐朝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,从印度来到中国,人们尊称他为颖师。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,并把他听颖师弹琴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,即这首《听颖师弹琴》。 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諡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        韩愈

气软来风易,枝繁度鸟迟。 雁过斜阳,草迷烟渚。如今已是愁无数。 不知天外雁,何事乐长征? 灞原风雨定,晚见雁行频。 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 淑气催黄鸟,晴光转绿苹。 终日望君君不至,举头闻鹊喜。 年年社日停针线。怎忍见、双飞燕。 红莲相倚浑如醉,白鸟无言定自愁。 晚云都变露,新月初学扇,塞鸿一字来如线。 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 野旷云连树,天寒雁聚沙。 酷怜娇易散,燕子学偎红。 芳树无人花自落,春山一路鸟空啼。 渔父天寒网罟冻,莫徭射雁鸣桑弓。

我见青山多妩媚,青山见我应如是。是什么意思?

       昂组词和读音如下:

       昂头天外、昂扬斗志、昂藏七尺、轩昂魁伟、昂首信眉、气宇昂昂、情绪高昂、颙颙昂昂。

       昂首望天、昂首东望、意气轩昂、轩昂自若、昂首屹立、昂昂不动、群情激昂、意气激昂。

       激昂青云、昂然直入、包衣昂邦、激越昂扬、昂然挺立、步步高昂、人涉昂否、昂昂烈烈。

       昂字成语解析:

       气宇轩昂 [qì yǔ xuān áng]

       成语解释:形容人的风度、气概很不平凡的样子。轩:高。

       慷慨激昂 [kāng kǎi jī áng]

       成语解释:形容情绪、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。也说激昂慷慨。

       斗志昂扬 [dòu zhì áng yáng]

       成语解释:战斗意志高昂旺盛:全国人民斗志昂扬,决心战胜一切困难和险阻。

       器宇轩昂 [qì yǔ xuān áng]

       成语解释:形容人精力充沛,风度不凡。

       昂首阔步 [áng shǒu kuò bù]

       成语解释:仰起头,迈着大步向前。形容精神振奋,意气昂扬。

       昂首挺胸 [áng shǒu tǐng xiōng]

       成语解释:抬起头,挺起胸膛。形容斗志高,士气旺。

行路难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

       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青山见我应如是”意思: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,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。出自《贺新郎·甚矣吾衰矣》,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。

       此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(公元1198年)左右。此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已经四年。全词在一个个典故的层叠中抒发了词人昂扬激越的豪放情怀,表达了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。

扩展资料:

       《贺新郎·甚矣吾衰矣》是辛弃疾落职闲居信州铅山(今属江西)时的作品,是为瓢泉新居的“停云堂”题写的,仿陶渊明《停云》“思亲友”之意而作。辛弃疾“独坐停云”,触景生情,信手拈来,随成此篇,反映了词人落职后的寂寞心境和对时局的深刻怨恨。

       据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考证,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(公元1198年)左右,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已四年。

       参考资料

       贺新郎·甚矣吾衰矣_百度百科

       第一篇

       ◎ 总体构思

       这篇课文集录的五首古代诗词,作者涉及唐宋明三代,风格各不相同,表现手法多种多样,语言生动优美,意境深邃悠远。从不同角度表述了作者的心志,抒发了人生情怀。课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,引用的典故较多,音韵铿锵有力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,宜立足于引导学生朗读、感悟,把握作品的意旨,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,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,进而培养学生古代诗词的阅读、鉴赏能力,使他们在诵读中陶冶情操,受到启迪。同时,指导学生背诵积累一些古代诗词名句,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。

       计划安排两课时。

       ◎教学过程设计

       〖教法学法〗

       古代诗词节奏明快,音韵优美,很适合朗读。因此,在整个教学过程中,宜以学生的反复朗读、整体感知为主,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点批注,思考、联想,讨论交流,进而深层次挖掘古代诗词丰富的内涵。教师可用录音或课件辅助学生理解课文,对疑难处加以点拨。由于课文容量较大,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。

       〖教学过程〗

       第一课时

       一、 导语: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,自从《诗经》开源之后,诗歌历经春秋战国,秦汉两晋南北朝,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。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。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,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。

       教师板书课题:诗词五首

       二、 检查预习:

       1.学生同桌先交流,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字词,相互解答。

       2.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,加以整理,投影到屏幕上,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。

       箸 爝火 彝 虞 煜 砌 麾 炙 (答案略)

       三、 导读〈行路难〉:

       1. 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,引导学生复习旧知,过渡到新知识:

       (1)李杜诗篇万古传。(赵翼《论诗》)

       (2)冠盖满京华,斯人独憔悴。(杜甫《梦李白》)

       (3)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(李白《将进酒》)

       (4)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(李白《秋浦歌》)

       启发设问: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?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?

       教师点拨: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

       A.李白的生平、时代、代表作品;

       B.有关李白的故事、传说;

       C.你对李白的评价。

       学生思考,发言交流,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。

       2. 反复朗读,整体感知:

       (1)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,学生初步感知。

       (2)学生自由朗读,然后教师指名朗读,大家评议其优点、不足。

       从读音、停顿、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,是否朗读到位?如果不合适,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?(对有争议之处,教师不做结论,引导学生往下学习,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。)

       3. 教师解题(课件展示,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),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。

       《行路难》是李白在遭受谗毁,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(共三首),这是第一首。“行路难”是乐府《杂曲歌辞》旧题。诗中写世路艰难,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。

       4. 学生自主朗读,疏通、理解全诗。

       学生以个人朗读、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。并参考注释,疏通诗意。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,或请教老师,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,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。

       5. 学生自主探究,分析解答以下问题,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。

       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,师生共同探究。

       (1)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“金樽清酒”、“玉盘珍馐”不能食?

       (2)“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”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?

       (3)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?有什么作用?

       (4)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?

       学生小组讨论,教师点拨。

       要点如下:

       (1)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“酒”不能咽,“馐”不能食,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,使诗人悲愤、忧郁。

       (2)这二句用比喻,既照应题目“行路难”,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,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、有志难伸的矛盾、痛苦心情。

       (3)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,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,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,建立伟业的愿望。

       (4)无论前路多艰险、多难走,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,渡过大海,直达理想的彼岸。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,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。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,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,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。

       6.师生共同深入探究:

       教师再提出问题(课件展示),引导学生深入探究:

       (1)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?

       (2)从全诗来看,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?

       学生思考,探究,小组讨论。全班交流,教师点拨,最后归纳。

       要点如下:

       (1)李白这首诗“浪漫”的诗风表现在:A,巧用历史故事、典故;B,夸张的描写,形象的比喻;C,跳跃式的结构。

       (2)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,乐观向上的。

       7.巩固体验诗作感情,尝试感情朗读。

       学生先自由朗读一边,然后各小组推举代表朗读,师生评议,引导学生回到开始关于这首诗的读法问题,让学生自己总结、体会。

       四、导读《凉州词》

       1.学生个人自主朗读课文,教师指名朗读,大家评议其朗读情况。

       2.学生参考注释,疏通诗意。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解决。

       3.教师集中点拨学生疑而未决的主要问题。

       (1) 题目中的“词”应该如何理解?

       (2) 从首句中提到的“酒”“杯”你能够想象到一个怎样的场面?前两句描绘的是军中的情景,营造了怎样的氛围?

       (2) 说说你对后两句诗的理解?

       (3) 在朗读时,如何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?

       学生讨论,交流,教师点拨后,予以归纳。

       要点如下:

       (1)这里的“词”不是文学体裁的“词”,指的是有组织的语言、文字,因此本诗还属于诗的范围。

       (2)一“酒”一“杯”,使读者仿佛看到军人们聚饮的热闹场面。而第二句又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催促出征的琵琶号角。寥寥几笔,写出了边关既热烈而又紧张、悲壮的氛围。

       (3)这两句诗意思是:我若喝醉了躺卧在战场上,你可不要笑我贪杯,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有几个人能够返回?今朝有酒且让自己痛饮沉醉,即使醉卧沙场也毫不在意。这是及时行乐的洒脱,是对生命的达观,更有厌恶战争的悲愤。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边关将士们为国战斗、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。

       (4)该诗描写边塞生活,既暗示古代战争生活的热烈紧张,更凸显诗人慷慨豪迈的悲壮意味。全诗充满昂扬向上的情调。阅读时注意,后两句尤其要读得音韵悠长,感情激昂。

       4.学生齐读全诗。

       五、导读《咏煤炭》

       1.学生自由朗读全诗。

       2.学生自主阅读全诗。

       对照注解疏通诗意,不懂的地方同桌、小组讨论交流,疑而未决的由老师汇总,全班讨论。

       3.教师汇总学生集中反映出的问题:

       (1)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?

       (2)《咏煤炭》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,实际上是明志向。试结合诗句,说说诗人的志向。

       学生讨论交流,教师点拨后,归纳。要点如下:

       (1)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,写尽煤炭一生。后四句有感而发,抒发诗人为国为民,竭尽心力的情怀。全诗以物喻人,托物言志。

       (2)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。诗人一生忧国忧民,以兴国为己任。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,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。综合全诗,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:铁石虽然坚硬,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,即使历尽千辛万苦,他也痴心不改,不畏艰难,舍身为国为民效力。

       4.学生自由朗读、背诵全诗。

       六、归纳总结:

      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三首诗,了解了三位诗人的不同心志,和人生情怀,领略了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,学会了阅读把握诗词的一般方法,体会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.

       七、布置作业:

       1. 课下查找资料,比较阅读李白的《将进酒》,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,于谦的《咏石灰》,并将名句抄录在读书卡片上。

       2. 朗读、背诵这三首诗,预习后两首诗。

       第二课时

       一、检测上节课古诗词学习情况,导入新课。

       课件展示:

       1.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。

       (1)玉盘珍馐值万钱(2)直挂云帆济沧海(3)鼎彝元赖生成力

       2.根据题意,用课文原句填空。

       (1)《行路难》中表达诗人要排除阻力、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,实现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, 。

       (2)《咏煤炭》中托物言志,借以明志的名句是 , 。

       教师采用指名或抽签的方法,让学生到讲台上板演或起来回答。(答案略)

       转入新课: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,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词。

       二、导读《虞美人

       好了,关于“昂扬激越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。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“昂扬激越”有更全面、深入的了解,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。